总学馆师生见面会札记【生活】

25号,在总学馆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和驻馆老师的见面会,来的老师有茅于轼、贺卫方、雷颐、张鸣、袁腾飞、仝宗锦、徐晓等,一天下来,活动紧凑而随性,好比朋友间的聚会,平淡而意味绵长。

前一阵子一场雪过后,北京最近几天天蓝日暖,走在阳光下,偶尔漫过几朵层云,颇有些惬意遐想;由于住在市郊,晚上能看到疏朗的星星,感觉生活是如此的美好,在纷扰的世事外,也有几许满足。

郭玉闪老师说,总学馆的创办最初是野夫先生提议的。大概是11年那会儿,在爱思想网站上看到野夫的一系列文章,基本上出自他的第一本书,就有所了解了。其中有一篇是《绑赴刑场的青春》,讲一个少年和他的表(堂)哥以及嫂子之间的故事,由于表哥的不堪和对嫂子的无情,少年怜悯嫂子,日久天长萌发了对嫂子的爱恋,在多番忍耐表哥对嫂子的虐待后,爆发、冲动下失手杀了表哥。之所以对这篇印象深刻,一是故事的悲剧性,另外是当时我想起了几年前看到的一个中篇小说《水随天去》,作者是同为湖北的作家方方,主题内容非常的相似,视角有些不同。

来了有10多个学员,说是学员其实大多数在壮年。有一个60多岁的从报社退休的先生,看起来很年轻,抱着一片赤诚之心,怀有对老师的极度敬意;有一个80后从比利时赶来,其人幽默风趣,能拿自己开玩笑,见识了中西文化,还带有对学术的尊崇;要特别说的是一个90后的女生,是北大在读博士,有风度活力才华,思想个性张扬,跟一众大人在一起。对她来说,可能正处于人生的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时节,有多样的选择,真艳羡这样的青春。学员中以自主创业者和律师居多,也有本身从事文化工作的,他们大抵单纯的想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,所以也特别值得尊敬。

下午老师们都陆续来了,有给学员签名赠书的环节,几个老师签名都非常的认真,我有点感动,是呀一本书就是作者和读者心与心的交流。茅老和雷颐老师签名基本是一笔一画,茅老、贺卫方和袁腾飞老师签名的同时还写下了日期留念,张鸣老师习书法,用白板笔签的名,还手熟快得不行,比我在一旁翻封皮都快,袁腾飞的字最大,差不多要占一页的四分之一了,真牛。

因为是个见面会,组织者并没有交待老师要特别准备什么,所以几个老师都是就自己的领域即兴发言,但显然演讲都非常的精彩,而富有激情,看得出来老师们也看重喜欢这样的听众和形式,因为他们都是直言和掏心窝子。以前都是在书里和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,在现场亲聆教益,自然感到亲切别样的体味,那有趣的人和才情。这里边我看张鸣老师的书稍多些,历史更大众化好玩一点。后来我便想起钱理群老师说过的大意这样的话“我且讲,你们且听”“我们又互相搀扶着:这就够了”。

在徐晓和仝宗锦老师聊的时候,我就过去在一旁听,她说她们聊一会儿,我知趣地走开了。后边又一起聊的时候,我告知是她的读者,在默默地关注,她打趣我之前旁听有点不礼貌,惭愧。她的《半生为人》我几个月前断断续续地看过,很有触动也非常的喜欢。那时候跟朋友交流说,她的那种思维和思想方式,对爱情、道德和社会时代等的想法思考,自己和她比较相似,也因而加深对自我的认知。

晚上,几个老师都走了,学员们在一起聊到快十二点,大家都有话说,随意的闲谈,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。在这样的场合,我听着他们吐露心扉,慢慢地了解一个人,平平淡淡地,恬适柔静。

时间刻在脑海中的印象会渐渐的淡去,这些过去的时刻已经完结了么,是否还会勾起一湾涟漪回响,甚至在以后再回忆把玩,且斟完这一盅,故去。

分类:

更新时间: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并不会被展示。请填写标记为必须的字段。 *

正在加载...